心理健康+

新闻资讯

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心理健康新闻资讯

猫动态|校朋辈心理互助联合会案例督导活动结束

发布时间:2025-04-16浏览次数:

2025年4月17日,校朋辈心理互助联合会辅导部在王扬老师的引领下,开展了一场(树洞)案例督导活动。本次活动围绕两个树洞案例展开研讨,为联合会辅导部成员专业素养的提升带来了新的契机与方向。

一、共情先行,搭建心理桥梁

在案例督导过程中,成员们深切体会到共情在心理互助中的关键作用。面对树洞来信者,无论是小a同学在感情与大学生活节奏间的迷茫,还是小b同学在人际关系里的委屈无奈,我们都需放下主观判断,全身心融入他们的情感世界。用心感受他们的情绪起伏,并用充满温度的回应传递理解与关怀,以此搭建起信任的桥梁,让来信者能够安心倾诉。

二、精准建议,指引心灵方向

给予精准有效的建议是此次督导强调的重点。对于小a同学,在充分共情其情感波动后,引导其将注意力转移到自身成长上,合理规划精力,避免过度受感情问题牵制;针对小b同学,鼓励他在人际交往中坚守自我边界,勇敢且恰当地表达自身需求。我们要协助来信者调整认知偏差,发现自身闪光点,增强自信心。同时,提供具体可行的行动建议,比如参与兴趣社团拓展社交圈、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提升心理能量等,避免建议流于宽泛,切实为来信者在心灵的迷雾中指明前行方向。

三、洞察思维,打破心灵枷锁

“绝对化思维”往往是束缚来信者心灵的枷锁。“都”“总”这类词汇背后,反映出的是片面、极端的认知方式。就像小a同学可能会因感情变化而产生“他总是对我忽冷忽热”的想法,小b同学或许会觉得“我在人际关系中总是受委屈” 。我们需要敏锐察觉这种思维模式,引导来信者转换视角,从多个维度去看待问题,打破固有的思维局限,以更加灵活、客观的态度去拥抱生活,挣脱心灵的禁锢。

四、秉持好奇,探寻心灵根源

保持好奇心是挖掘来信者深层次困扰的有力工具。我们不能仅满足于表面的倾诉内容,而是要通过深入追问、耐心倾听,从字里行间探寻隐藏的情绪和内在需求。小a同学感情问题的背后,或许隐藏着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;小b同学委屈情绪的深处,也许是对自我价值被认可的渴望。凭借这份好奇心抽丝剥茧,我们才能找到问题的根源,从而为来信者提供更具针对性、更有效的心理支持。

一审|王扬

二审|蒋韵

三审|李岑